(Photo courtesy of Disney & Lucas Film)
(一) 用角色的行為,塑造角色 (Character is Action)
我想把這句話掛在牆上。
你的角色,講話可以很賤、或很有哲理。他可以有很酷的名字、或打扮很時髦。但最終,他做了什麼,才代表他是誰 (they are what they do) 。一個人做了什麼,也是我們評斷他的依據。所以,當你在寫故事時,不要去想你角色是哪種類型的、或穿什麼牌衣服的。應該要去想,他會「做」什麼樣的事情。
(二) 驚人的舉動
延續上段,最有意思的角色,會「做」你最意想不到的事。創造一個角色,從你對他的好奇心開始。身為創作者,你自己必須,想要了解你的角色,至少這樣,你的觀眾也才有可能,想要了解你的角色。所以,試著讓你的角色做別人不會做的事,然後去思考,他為何會這樣做。
(三) 大反差
再說一次,創造一個角色,從對他的好奇心開始。而,對一個角色的好奇心,來自於他身上的大反差。不管真實或虛構世界中,如果你認識一位愛穿皮衣,卻吃素的人,你會想知道他為何不吃動物,卻可以穿動物皮。或是一個有虐待癖的和尚,你很自然就會想知道他心裡到底在想什麼。當然,這兩個是很極端的例子,但其實,每個人的行為與信仰,都有可能互相背叛。
(四) 一個細節,就夠了
特別是配角,一個細節: 一個貴氣的項鍊、一個手發抖的老毛病。都會讓你記住他。主角也是一樣,一個細節,會讓他更生動,就像回憶老友一樣,想起的都是些小東西。
(五) 細節,後面再加就好了
小時候玩 D & D 角色扮演遊戲時,有填過一個角色最喜歡的顏色、寵物、音樂...等等,是什麼的表格。還沒寫到一半,我就對這個角色失去興趣了,因為發現,這些資訊之間,根本就沒關聯性。但,當我開始寫作後,發現在寫第九、第十版時,加些細節,如角色最喜歡的顏色、寵物、音樂...等等,對角色有很大的幫助。因為這時,角色已經是有血、有肉、有個性、有歷史的人物了 - 細節與角色的關聯性,反而增加角色的真實性。
(六) 與世界不融
好,你已經想出你故事的世界觀了。這個世界觀呼喚你把它裝滿人。那,裡面的人應該就是這個世界的「延伸」吧? 不一定。有時候,最有意思的角色,是與世界不融的人。如果你的世界觀是一群在天上「牧雲的人」,可以試試讓你的主角對大氣過敏。並不說,主角一定要是什麼邊緣人、反社會人格。是也 OK。但寫一個跟世界有特殊關係的人,是讓他有生命力的好方法。
(七) Yoda 錯了
「情感」很難寫,你必須「聽」到你的角色,然後「演」出他的情感。故事中的情感或許可以自己演。但不是每個人都是演員。這就是為什麼「憤怒」那麼重要。憤怒是一個引擎,它可以驅動你的角色做許多事情。它也能轉變成不同的情緒。Yoda 錯了。憤怒能變成保護心。憤怒能變成開心。憤怒能讓你原諒。憤怒還能讓你大笑。其實,如果你能挖掘你的憤怒。你會發現,它能變成許多東西。
(八) 「 想要」與「需要」
「 想要」與「需要」是角色最基本的兩的元素。「需要」在故事中有兩種型式: 第一種,角色「需要」學會某些東西,才能得到他「 想要」的東西。第二種,角色真正「需要」的東西,與他「 想要」的東西抵觸,他最後只能選一個。「 想要」與「需要」是兩件事。「 想要」可以不用是故事的主旨。例如說,你角色「 想要」追校花,他「需要」的是勇氣。這時,故事的主軸是,追校花。故事的主旨才是,勇氣。
(九) 不用的背景故事
不要只寫一兩句話,寫一個真正的背景故事。例如說,角色在故事發生前,是如何輟學的。你角色碰到什麼、學到什麼,讓他今天變成這樣。這個背景故事,可以不用放在正式劇本中,但它能讓我們了解這個角色是如何走到今天這個點的 - 一個有勇氣的角色,可能曾經是個懦夫。一個健身教練,可能曾經是個胖子。
(十) 與劇情背道而馳
如果你角色要從 A 走到 B,乖乖走完,就太沒個性了。正常人,因為自己的缺點,路時常會走偏。但,也因為走偏,才凸顯的出個性。了解角色的弱點,也才知道他有多少進步空間。故事恨奇妙,順順的從 A 走到 B,故事反而是沒有「前進」的。與劇情背道而馳,故事反而才會「前進」。為何? 經歷過人生的都知道。生命永遠是在混亂中尋求平靜,在不公平中,追求公平,在大熔爐中,尋找自我。這才是真實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