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uantcast
Channel: AnimApp.tw 動畫社群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56

金剛: 骷髏島 - 幕後動畫與毛髮

$
0
0

poster1.jpg

整個電影特效歷史中,金剛有舉足輕重的地位,牠經歷過 1933 年的偶動畫期、1962 年的演員穿戲服期、和 2005 年的動態捕捉期,今年 2017 年牠又有新的演變。

khistory3.jpg

因為這部片幾乎是實景拍攝,導演 Jordan Vogt-Roberts 選了一個跟以往不同的製作方式,一種新舊融合的製作方式。舊是指導演參考了最古老的偶動畫表演方式,新是指這隻金剛幾乎都是 key-frame animation (手調動畫)。負責把這隻 100 呎高的金剛演活的是特效公司 ILM (光影魔幻影業)。

klocation.jpg

註: photo courtesy of Collider


金剛不是隻猩猩

ILM 動畫總監 Scott Benza 說: 在開始製作前一定會找非常多猩猩的動態影片來參考,但跟導演開會幾次後發現,導演要的是直立站著的猩猩。對導演來說,他要的是找回金剛是隻怪物,而不是隻巨型猩猩的感覺。

cover2.jpg

金剛的外觀確定後,我們更深入討論到的牠的骨架,真的猩猩是無法站直的,因為牠的肋骨會壓迫到牠的骨盆,所以,我們把金剛的肋骨和骨盆分開,保持了猩猩的手長腳短狀,讓牠變成一個似人似猩猩的新品種。 

大自然界中的猩猩用力吼叫時,整個臉部會往眉心擠壓,眼睛是緊閉的,但導演比較喜歡 1933 年版的金剛吼叫方式,當金剛嘴巴張大時,牠的眼睛也是張大的,白眼球是清晰可見的,跟真實猩猩是完全相反的,這樣的表演讓金剛更像個狂人。

KG-ILM-043.jpg

KG-ILM-041.jpg

金剛不是用動態補捉做的

ILM 特效總監 Jeff White 說: 金剛身體的動態捕捉是 Terry Notary 做的,捕捉到的不管是搥胸、走路或轉彎的動作資訊,最後都會影響到金剛的表演動態,但因為金剛有 100 呎高,牠移動的速度必須很慢才會看起來真實,要達到這個效果,並不是把資訊放慢這麼單純,因為金剛甩手的速度其實是非常快的 (可以達到一小時 90 英里),但轉彎的速度又非常慢,而動態捕捉人員,一個六呎高的人的轉彎速度,一定比金剛快很多,所以金剛最後的動作有許多都還是用手調的。

kkwalking.jpg

金剛臉部的動態捕捉是 Toby Kebbell 做的,捕捉到的資訊,特別是眼睛的,對金剛的表演有很大的幫助,但當影片剪好把金剛放入鏡頭與演員互動後,就會發現有許多地方要調整,像金剛跟 Brie Larson 的那段對手戲,金剛一開始其實是很生氣的,是牠看到 Brie Larson 後才漸漸緩和下來的,他們之間的細膩互動,最後都還是必須用手調的。

雖然這幾年動態捕捉一直是動畫界的最高標準,但我們也發現它並不適用所有東西,動態捕捉在這部片中很重要,但動畫師的手調動畫更重要。

kkbrie.jpg 

金剛的毛髮 

ILM 特效總監 Jeff White 說: 金剛身上有 1900 萬根毛髮,有兩位梳理人員在全權負責,為了增加毛髮的真實性,ILM 發展出可以在毛髮上擺放樹枝和泥巴的新技術 - 金剛在叢林中走動,毛髮應該會亂黏東西。更進一步,ILM 也做了可以在毛髮上擺放飛蟲的系統 - 巨型生物身上肯定會有自己的生態系,這些細節最後都是幫助金剛更融入環境中的功臣。

 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56

Trending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