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效總監 Richard King 說: 導演 Christopher Nolan 是個精益求精的人,對他來說,「好」永遠都是「不夠好」- Good enough is never good enough。
音效
1. 卡車撞進玉米田的聲音
這場戲,我們用了很低成本的方式錄製。我們直接把麥克風架在「車前」跟「車內」,開車撞進玉米田裡去錄音。沙塵風暴拍打車窗的聲音也是,音效組特別做了一把沙槍,用沙槍噴車子,然後從各個角度,包括車底去錄音。
2. 太空船裡面的聲音
因為外太空聽不到聲音,所以太空船內,只聽的到太空船受外力發出的聲音,還有太空船本身的環境音。我們也盡量避免科幻片常聽到的「低低都都」各式機械儀器聲,因為這個太空艙其實是他們的辦公室。
太空船在高速前進時,我們想給人飆車,車子快解體的感覺。所以,我們先去錄了些「大」的聲音,例如飛機被破壞的聲音,機翼摔到地上的聲音,但是,這些聲音的感覺都不太對。後來,我們錄了些較「小」的聲音,例如金屬在鐵桌上搖晃的聲音,這個聲音的感覺才比較對。我們最後還在一架飛機內播放合成器來收震動的聲音。這也是我們唯一用合成器的時候,也只有在,像進入蟲洞的特殊情境才會用它。
3. TARS 機器人的腳步聲
是用 Foley 的方式製作 - 一個人穿鐵鞋走路,對著畫面的節奏錄製的。
{vimeo}112098660{/vimeo}
音樂
1. 清楚的溝通
導演 Nolan 說: 我希望這部片的音樂,能跳脫「類型片」的框框。也希望,整個音樂的發想過程是很單純的。所以,一開始跟配樂 Hans Zimmer 溝通時,我並沒有告訴他電影的「類型」或「格局」,只告訴他些「對白」跟「想法」。
配樂 Hans Zimmer 說: 我一開始,只知道這是部講「親情」的電影,其他什麼都不知道。所以,我就寫了首「當爸爸」的曲子。
導演 Nolan 說: 我聽到這首曲子時,覺得太完美了。這個時候,我才告訴 Hans 這是部非常「大格局」的「太空片」。這個過程,幫助了 Hans 精準掌握故事的核心,也讓他很快能寫出一個與故事核心「密合」的曲子。
2. 找對樂器
剪接師 Lee Smith 說: 我們去了倫敦的教堂 Temple Church。在那裡搭起了錄音工作室。
導演 Nolan 說: 我們想用教堂的管風琴 (pipe organs) 做音樂,因為這個樂器,給人神聖的感覺,雖然這不是部宗教片,但他講的是人類探索未知的故事。這跟管風琴與教堂給人,如宗教般「超越人類認知」的感覺很像。
配樂 Hans Zimmer 說: 管風琴的聲音,是靠「氣」從管子中發出的,他的每一個音,就像人吸氣、吐氣一樣。
導演 Nolan 說: 管風琴是個很有「人性」的樂器,每天在片廠都在不斷了解它。這個樂器能近能遠。這部電影講的是「人」與「太空」,管風琴在幾個音之間,也會在「親密」與「雄偉」中跳躍。